一、作者介绍
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1944年去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了八路军,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1952年,他任《解放军文艺》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这部剧本是他与陆柱国一起合写的。
二、课文的学习
1.同义词
照耀——照射,宏伟——雄伟,茂密——繁茂,沉思——深思,憧憬——向往,璀璨——绚烂,激烈——猛烈,震天动地——惊天动地,千钧一发——万分危急。
2.反义词
茂密——稀疏,微弱——强烈,暴露——隐蔽,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3.词语辨析
震天动地和惊天动地的区别是什么呢?
它们两个词都是形容声势浩大,主要区别在于“震天动地”多用于声音,“惊天动地”多用于事件。
杜du老师来举例:
例1.看,潮来!波涛汹涌,震天动地。
例2.这真是一项惊天动地的伟业啊!
同学们,你还能用这两个词语说什么样的句子呢?快去试一试吧!
4.词语解释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阻挡敌人的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害,就在掩体前面和战壕的边缘,用土堆砌起来的一种矮墙。
聚精会神:会:集中。原指集中大家的智慧。现指高度集中注意力。
憧憬:向往。
震天动地:震动的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
黑黢黢:形容黑暗,这是一个ABB式的词语。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一根发丝吊着千钧重物,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暴露:(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注意:这里露读lu四声!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前的灯光非常耀眼。
5.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了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了“多好啊”的赞叹,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讲述了关于灯光的难忘往事。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结尾照应开头,写在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了这位亲爱的战友。
三、中心思想
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幅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插图,陷入了无限的憧憬中。
战斗打响之后,后续部队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点燃书的火光照亮了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赞扬了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那些英雄用生命换来的,这样的灯光无比珍贵,我们一定要珍惜。)
四、阅读链接的学习
1.读一读,注意文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蕴含的感情。
《毛主席在花山》这篇短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比如文中的细节描写,如:“毛主席听不到花椒树下碾子碾米的声音,于是让警卫员把乡亲们请回来了;毛主席让警卫员给群众送茶水;毛主席帮群众推碾子,一边推,一边用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这些细节描写蕴含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心系百姓的真挚感情。
《狱中联欢》这篇短文的场景描写特别突出,如:楼下四室的歌舞表演,层次分明,内容特别具体,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这个场景描写,表现了狱中的革命同志热爱生活、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
2读读下面的片段,查找相关资料,想一想,从哪里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老师来指导:这个片段节选自《伟大的友谊》,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比如: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特别是马克思还没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帮他翻译文稿,甚至代他写;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他编写某些部分;特别是马克思逝世后,未完成的《资本论》还是恩格斯帮助完成、出版的。
3.歌曲《春天的故事》中的“一位老人”,正是我们熟悉的邓小平爷爷。听一听这首歌,再找一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着唱一唱,感受其中的爱国情怀。
老师来指导:《春天的故事》生活气息浓郁,比喻清新贴切而又充满深情,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我的中国心》以海外赤子的口吻,写出了对祖国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