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就到了农历五月十七,这个日子可不简单哦。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这一天可是农历五月的标志性日子,而且跟“百毒之月”的好多说法都扯上关系。今天咱们就一起扒一扒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节日,还有它背后的那些老智慧。
先说说为啥五月会被叫做“毒月”呢?
这个称呼其实来源于古人观察大自然的结果。东汉的王充在他的《论衡·言毒篇》里就说过:“毒,其实就是太阳的热气……太阳的火气,还有天底下所有含太阳气生长的东西,都可能带有点毒性。”简单来说,就是夏天来了,天气变热,雨水也多,地上湿漉漉的,这些都给细菌和病毒提供了生长的好环境。再加上那些蛇虫鼠蚁也开始活跃起来,容易伤人。所以,古人就觉得五月是个“毒气”比较重的月份,叫它“毒月”。
那在“毒月”里,有九天被特别提出来,叫做“天地交泰九毒日”。这九天分别是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还有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五月十七是“九毒日”的最后一天,这天的讲究可不少。
老人们常说:“五月十七九毒尾,三件事儿你得记牢,千万别做。”是哪三件事呢?
第一,就是不要同房。古人认为,五月里,特别是“九毒日”这几天,人的身体比较容易受影响,会感到累和虚弱。所以,为了避免给身体增加负担,他们建议这时候要养精蓄锐,别做太消耗精力的事情。
第二,是别在大太阳底下晒着。前面说了,五月的“毒”跟太阳的热气有关。“九毒日”太阳特别毒,这时候要是长时间晒太阳,可能会影响健康。
第三,就是别吃冰冷的东西。虽然五月天热,大家都想吃冰激凌、喝冷饮来解暑,但《伤寒论》里说了:“五月的时候,阳气都在身体表面,胃里其实是虚冷的。”这时候吃冰的,容易让脾胃更虚寒,对身体可不好。所以,“九毒日”还是尽量别吃冰的吧。
说到最后,五月十七这个“百毒之月”的重要日子,不仅有很多有趣的民俗和文化,还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了解这些,不仅能帮我们更好地保养身体,还能传承和发扬咱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起记住“十七三不做”,珍惜身体,关爱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