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长大以后你会遇到一个爱你的人,然后你们会结婚生子,组成幸福美满的家庭,童话故事也总是以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来结尾。但事实上,社会对于婚姻和爱情的建构,可能虚构了人们对于婚姻和爱情的真实需求,正是由于这种社会建构,单身不再被看作是一种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更多的被看作“找不到另一半”或者“等待着要结婚“的状态。更糟糕的是,它建构出一种莫须有的缺失感和恐惧感,把那些不想结婚或者是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结婚的人排挤成社会的异类,事实上,恋爱、婚姻、生育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人生阶段,也不是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人生任务,是社会的这种建构,剥夺了人们选择甚至是等待的权利。一直以来,社会教导我们把恋爱、婚姻、生育看成是同一件事,但事实上它们根本是三件可以被完全割裂开来的不同事物。他们三个被捆绑销售更像是一种营销策略,用以维持社会的运行。当我们脱离惯性思维,逐个分析这三件事,你才能拥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01 关于恋爱
恋爱更像是一项娱乐活动,它不是必需品,恋情维系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人谈恋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是为了体验爱与浪漫、嫉妒与疼痛,恋爱过程中那些或甜蜜或痛苦的情绪才是恋爱真正的价值所在。谈恋爱是一项需要你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娱乐项目,当你选择不谈恋爱,把这些时间、精力和金钱用于任何一项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情上,比如健身、旅行、打游戏、吃美食,从本质上来说都和恋爱没有任何区别。你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谈恋爱不过是人给自己找乐子的一种方式而已,如果你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等同于恋爱甚至高于恋爱的愉悦体验,恋爱就不再是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娱乐项目来消磨时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多元,恋爱在众多娱乐项目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也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但把爱情看成生活的全部,谈恋爱占据生活重心这种情况还是很常发生在女性身上,男性往往不会这样,尽管男性也会花费时间和经历享受恋情,但他们能同时理智的分配时间给事业其他兴趣。
【Tips】铭记:恋爱只是娱乐~永远知道生活的重点。该学习学习,该好好工作好好工作,除了谈恋爱你还有很多值得花时间做的事情,以及经历过社会毒打之后,你会发现挣钱比谈恋爱有意思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恋爱经验的丰富,你也会发现恋爱取悦你的阀值变得越爱越高,年轻时一朵随手摘来的野花就能带给你的感动和浪漫,在经历恋爱更迭后,再也不能在你心里掀起一丝涟漪了,可能是身体和心灵的衰老吧,可能是荷尔蒙分泌也随着新陈代谢的减缓衰弱了吧,你也很难再像年少时那样体验恋爱的悸动心情,就好像再喜欢的游戏也有打通关的一天,再珍爱的美味也终于迎来了吃腻的那一天,恋爱也像其他所有娱乐活动一样会进入乏善可陈的阶段,但我更愿意说是进入一种积蓄能量的阶段,因为有一天你会发现一个人的出现,能重新点燃你关于爱情的一切火花,进入下一次循环往复。
指南
基于以上的认知,女生在恋爱中采取的策略应当是【快乐至上主义】,跟一切让你快乐,给你带来愉悦情感享受的对象谈恋爱,当你发现你的男朋友不再让你满意,你们的恋爱活动不再是愉悦的享受,负面的情绪成为了主导,你所处的恋情正在消耗着你,那就毫不犹豫的分手,换一位让你开心的搭档开启新的恋情(喜欢被虐的绕行:有些人谈恋爱就是来享受痛苦的)。别去理会那些“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的规劝,尽情的恋爱吧,享受爱情的滋养。我并不是在提倡大家做渣女或者不尊重他人的感情,我的原则是,在开始一段感情之前,你需要明确的跟你的伴侣表示你对于你们关系的定义和你的游戏规则,在对方了解你对于恋爱的态度之后如果他依然愿意与你一起共赴爱河那就是两情相悦无可厚非的事情。我相信真爱,也知道爱情的美好,我觉得能一辈子谈恋爱的人很酷,我鼓励大家勇敢地去爱,爱上一个人,期望被爱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好好的享受恋爱吧。
02关于婚姻
婚姻作为一个社会学名词,是男女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长期契约关系。泛指适龄男女按照《婚姻法》在经济生活、精神物质等方面的自愿结合,并取得法律、伦理、医学、政治等层面的认可,双方共同生产生活并组成家庭的一种社会现象。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制度,是统治阶级创造出来用于稳定社会的一种手段而已。仅从名词解释这个角度就能明确的看出婚姻跟爱情没有半毛钱关系,当你从谈恋爱这种娱乐活动过渡到婚姻这种社会制度的时候,如果你连这种根本性的性质转变都没有意识到的话,就真的很危险了。
人为什么要结婚呢?因为别人结婚所以我也要结婚吗?我真的需要婚姻吗?婚姻能给我带来什么呢?我又要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想,人类之所以选择进入婚姻,即所谓婚姻的功能,无非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1.因为爱情(非常理想的情况):两个非常相爱的人,想给他们的感情关系一个承诺,决定步入婚姻,这种情况实属难得,而且现实中,如若真是两情相悦至此,可能婚姻与否对他们而言也不重要了,不过是一纸文书罢了。更深入地讲,我认为真爱的最终归宿是承诺,婚姻是承诺的一种形式,但承诺并不一定非得是婚姻。因为爱情、真爱这种理由进入婚姻的案例实在是屈指可数,而且爱情是流动的,情感关系是动态的,作为一个成年人,明白爱情在人生中其实是一件奢侈品,认识到爱情需要很多很多的运气以及这种幸运很大概率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是基本常识吧。
2.因为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恩格斯写过一本书叫《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他提出婚姻是为了私有财产的传承而产生的,私有财产出现以后,人们为了确认把自己的私有财产传承给了亲生孩子而创建了婚姻制度,由于婚姻产生于私有制,所以它一直与人的财产关系密切相关。由于男子是私有制社会的主体,所以女子一直被看作男子的财产,于是多数古代社会是一夫多妻制。而且抢婚、买卖妻妾等现象也源于此。由于私有制的财产由血缘关系中的男性继承,为了保证血缘的纯净,就有了“处女情结”和对女子性行为的严格约束。当出现了部落和国家等社会组织之后,婚姻又成了一种政治筹码。从部族的通婚,到国家统治者之间的“联姻”,都是试图通过婚姻来达到政治目的。直到今天,婚姻仍被富豪家庭用于结盟和理顺财产继承关系。当然,婚姻也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有机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一同抵御来自外部世界的风险。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两个人搭伙过日子也比一个人生活更经济。经济利益共同体,搭伙过日子大概是大多数婚姻的本质属性。
3.因为生育(育儿需求):有多少人结婚是为了合理合法的生育下一代?“养儿防老”这种概念也是从婚姻制度中派生出来的。通过婚姻关系组成家庭来实现繁衍后代、培养后代是婚姻尤为重要的一个功能,许多名存实亡的婚姻都在孩子这个唯一纽带下苟延残喘,多少小孩受到“我不跟你爸爸(妈妈)离婚都是因为你”这句话的荼毒。当然,现代语境下,非婚也能“生”,但是“育”方面面临的问题会多一些,单亲育儿需要面临的经济、精神等方面的种种压力都要比婚姻家庭残酷许多。
这三点是我能想到的选择婚姻的最核心因素,其他诸如排解孤独寂寞、年纪大了有人照顾等等琐碎理由在我这里大抵是不成立的,我不用动脑就能想出一万种其他解决方案和优于婚姻的替代形式。
跟身边的已婚人士们交流,听到一种说法:“过到后来你就会发现,其实跟谁结婚都是一样的,都是兄弟!”我想有两种人跟谁结婚都是一样的:第一种,对自己认知不清,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这类人结婚只是行使动物本能,别人结我也结,人云亦云而已。第二种,对自己认知非常清晰,深知自己想要什么、能得到什么。这种人不管和谁结婚,都能在两性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和谁结婚只是手段,并非目的。婚姻是他们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之一,一旦损害利益,他们有能力承担后果,甚至终止、换掉这段婚姻。所有想结婚的人到最后,都是和自己的认知水平结婚,并为此承担后果。男女皆是如此。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一辈子不结婚会面临哪些困难?下面的回答很有趣。其中点赞最多的一个答案其实是说:“人一辈子不结婚大概率是会后悔的”。我无法判断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我的建议是,不妨以开放的心态试着接受和接纳婚姻,怀着最悲观的期待以及最饱满的热情结一次婚试试看,如果真的不行,事实证明婚姻真的不适合你,到时候再离也不迟,你终究还有别的选择,相信我,你母胎单身说你这辈子不想结婚和你离婚以后说这辈子不想结婚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如果选择了不婚,就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知道自己扛得住承担得起,就行。
指南
面对婚姻的正确策略是彻底的【实用主义】,如果你是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信奉真爱信条,你就好好的去寻找真爱,慢慢等待不要着急,坚定信念不被他人影响;如果你结婚是为了找个利益合伙人一同抵御外界风险,就大大方方地给对方做背调,但凡双方条件谈的妥都是可以合作的潜在对象;如果你的终极目标是孩子,那么优秀的基因、对方的家族遗传病史等等才是你择偶的标准。还是那句话,明白自己要什么然后对号入座。当然这有一个大前提是:你得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自我认知。这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些人眼高于顶,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更重要,"想"和“得”之间,尚未完成统一:能得到的不想要(喜欢自己的看不上);想要的往往又得不到(看上的不喜欢自己)。当想和得之间有距离时,和谁结婚非常重要。你可以相信自己的眼光,但必须承担后果。一旦你想要的,超越认知水平,随之而来的不确定因素,就在暗中标好价格收割你。当然,如果对自己认知足够准确,你会十分清楚自己的幸运是怎么来的,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悲剧的诞生。认知水平与学历、文化、财富等外在因素不完全相关,它取决于个人经历和自我思考。很多人只看到有人名利双收,抱得美人归,然后说什么道理都对,但他们颠倒了因果:人是先洞察世界,达到一定认知水平,然后才获得相应回报的。人是对自己的认知出现偏差,然后才感受到世界恶意的。认清自己以后,你和谁结婚,是量力而行,而不再靠运气和对方眼瞎。这也是为什么人年轻的时候,喜欢找帅的、漂亮的、大高个、大胸妹,而年纪大了以后,却想找个相处舒服,合得来的呢?因为经过岁月的毒打,大部分人知道自己是什么13样了。
03关于生育
在社会营销号的长期洗脑下,大部分人会默认生育是婚姻的附加条件,这里一定要强调一下生育从来都不应该是婚姻的附加条件,两个人在结婚前最好就生育议题详细讨论并达成共识。生育决定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女性独有的权利,这大概是这个性别不平等的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女性权利了,请好好使用。
记得前一阵微博上有个话题火了#这些信息,我生孩子前根本没人告诉我!#视频里的女性声情并茂地向世界讲述了生育给一个女性带来的身体及心理上的巨大“变革”,没有人想要被轻飘飘地称赞一句伟大去带过这些真实存在的痛苦,更何况大多数女人是被“伟大”,了解生育知识、谨慎生育才是对自己和孩子人生最大的负责。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在你觉得孕育一个生命之前,请先学习和了解关于生育的基本常识,确保你能接受生育将对你的身心造成的所有改变。
生完还不算,养孩子教育孩子才更可怕。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孩子是女人的分水岭,有了孩子,一切都会不一样”,这貌似也的确是大部分女性的现实,身边的很多闺蜜自从当了妈后,朋友圈和聊天话题就只有:孩子。我认可母亲的伟大,也认为人性的无私在母爱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但我对于女性成为母亲之后的自我放弃仍然表示遗憾。不得不承认,传统文化对中国女性的道德绑架实在是太深了,许多女性在成为母亲之后就早早的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我始终认为,世间最好的爱都源自于自爱,把自己过好,不给别人添麻烦其实就已经很好了。好的母爱应该是始终有自己,懂得适当地把一些自己的事情排在孩子的事情之前,而不是顶着“牺牲”、“奉献”这些词汇,丧失自己的人生去成就孩子的人生,让孩子去承受巨大的“爱的压力”,明明是自己放弃了自己的人生,还要以爱的名义让孩子去承担道德亏欠。女人真的没必要牺牲自己,也没有人希望你牺牲自己,你所谓的牺牲自己成就家庭成为“黄脸婆”之后得到的什么?是孩子的尊重还是老公的疼爱呢?他们希望看到的不是你牺牲自己,他们希望看到的是活得闪闪发光的你,他们也能跟着你沾点光。
如果针对以上两点你都做好了身心建设,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谈谈有生育意愿的女性面临的另一个窘境。尽管现代医学大大的延长了女性可以生育的期限,但我们不得不诚实面对自己的身体,面对衰老,生物时钟滴答滴答地溜走,生育焦虑真实的摆在很多希望孕育下一代的女性面前。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没有遇到那个让你觉得正确的人,但考虑到生理条件,留给你自己孕育生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是继续等待那个对的人?还是随便找一个人将就?我都能切身地体会到那种恐慌,但这种担忧和害怕往往让人做出错误的决定,与明知道是错的人将就,跟一个目前无法承担父亲角色的人草率的要孩子,都不会是正确答案。
指南
如果生育是你很重要的人生需求,面对这个问题,首先应该理清的是:1.你为什么想要孩子?是出于动物性本能(请参见《自私的基因》);还是文化、精神层面的传承?请深究自己。2.如何要孩子?如果你确认生育是你很重要的人生规划,对于孩子的需求已经超越了找到那个对的人的需求,那你就要思考这个关键问题:你怎么才能有一个孩子?你可能认为达成这个目标的唯一可行方式是婚姻,是否有其他的替代方式?你想要的这个孩子跟你有血缘关系是否是重要因素呢?领养会成为你的选择吗?如果你认为血缘是重要的,那么你是否愿意采取冻卵、人工授精等一些其他策略呢?思考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能取其一时,会更加理智。
归根到底,明确认识到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通往幸福的关键一步。就是相信浪漫不死一辈子寻找真爱很好;早早的认清自己这辈子可能等不到什么所谓爱情转而好好的寻觅一位生活合伙人共度余生很好;生儿育女享受天伦之乐很好;丁克一族孑然一身快意人生也很好......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好好的想清楚自己,明白自己的底线和原则,知道自己能够付出的代价和可以承担的责任,让自己自洽且自如的活着,别拧巴,别被他人影响,就很好。
在剖析恋爱、婚姻、生育这三件事的时候,我没有加入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性。因为性可以和他们三个中的任意一项结合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当然它也可以独树一帜,成为单独的一章,关于性的思考,日后我们独辟一章来聊。
这些话是写给那些正因为恋爱、婚姻、生育焦虑迷茫的女生看的,其实也是写给我自己看的。当我们抽丝剥茧一件件去理清这些问题后,是不是就不那么迷惑了。当然我也非常理解,这世界上没有彻底的理性人,真实的生活中这三件事也从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不可能把他们分开得特别彻底,我想给你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底层思路,希望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我也一样。
有时候觉得很庆幸,自己有幸运学习另一门语言,去世界各地看多样的人生,有幸接受良好的教育,阅读全世界优秀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认知这个世界,这些事都让我觉得无比感恩,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小小的情绪不值一提,忽然想到《圣经·传道书》里的一句话“太阳底下无新事”,是啊,我们关于爱情、婚姻、生育的那些小小的烦恼,早在成千上万年前就在人类生活的大陆上一遍遍上演,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这些事一点都不新鲜。拿下普利策文学奖的《飘》里的女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大概是我爱情观的启蒙老师,以及一百多年前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笔下的达洛维夫人,中国古典戏曲《西厢记》、《牡丹亭》里那些“先睡为敬”的桥段,从古至今文学世界里就不乏对于爱情和婚姻生活的描绘,去看看那些来自遥远时光的故事吧,你会惊喜的发现它和正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事如出一辙,问题的答案总有迹可循,你要的回答就活在自己身上。
【BTW】
写完这一篇给女生的指南,忽然意识到,这些不就是男性向来遵守的准则吗?他们早早的就明白了“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道理,完美的分割着恋爱和婚姻并且没有生育的烦恼~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