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山西太原汾阳里沙陀部人,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春,五代十国后晋开国皇帝。
史书记载:石敬瑭性情朴实,不苟言笑,喜欢研读兵法,最初追随代州刺史李嗣源,深得器重,不久迎娶李嗣源的女儿为妻。
李嗣源任命石敬瑭统领亲军精骑“三讨军”,视为心腹爱将,石敬瑭追随岳父兼上司的李嗣源东征西讨,屡立战功。
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后梁大将刘鄩[xún]突袭晋王李存勖,石敬瑭率十几个亲兵冲入敌阵,奋力搏杀,掩护李存勖安全撤出,自此声名大振。
此后,石敬瑭在后唐与后梁的征战中屡立战功,唐末帝李从珂在位时,石敬瑭升任河东节度使,受封赵国公,赐号扶天启运中正功臣。
李从珂对石敬瑭十分猜忌,石敬瑭在河东如履薄冰。
某一次,石敬瑭的妻子李氏入京为皇帝李从珂祝寿,宴会之后想早些回去,醉眼迷离的李从珂讥讽说:“你这么着急回去,是不是想和石郎一起谋反啊?”
李氏回到河东告诉了丈夫,石敬瑭意识到皇帝李从珂对自己已经不信任了,于是暗中开始做了应急的准备。
表面上,石敬瑭伪装成病入膏肓的样子,常常放出口风,称自己身体大不如前,无法胜任官职,以此麻痹皇帝。
与此同时,石敬瑭以契丹袭扰为由,上书请求朝廷增加粮饷,李从珂屡屡被骗。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李从珂听从大臣的建议,改任石敬瑭为郓州(今属山东东平)节度使,并连续下旨催促石敬瑭赴任。
石敬瑭预感到皇帝李从珂是要削夺自己的兵权,于是装病赖在河东,同时上书刺激皇帝,说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应该把皇位让给李嗣源的亲生儿子李从益。
李从珂大怒,免去了石敬瑭所有的职务,并派遣大将张敬达攻打太原。
石敬瑭亲率部众抵御,虽军心稳定,但粮草匮乏。
慌不择路的石敬瑭派人暗暗勾结契丹人,请求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发兵救援,许诺将割让幽云十六州之地,同时每年向契丹进贡,并称呼比自己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
石敬瑭的部将刘知远(后称帝,即后汉高祖)认为没必要这么过分,谏言称:“咱们可以向契丹称臣,称儿子也太丢脸了,可以多送金帛求援,不能割让土地,将来无险可守,后患无穷啊!”
石敬瑭不听劝阻,一意孤行,耶律德光打瞌睡遇到了枕头,大喜过望,正愁没借口南下呢,这下机会来了。
耶律德光亲率大军驰援石敬瑭,大败后唐军,攻占洛阳,斩杀万余人,灭掉了后唐。
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冬,耶律德光正式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国号晋,年号天福,亲自授予衣冠。
石敬瑭在柳林(太原东南)即位,同时履行承诺,将幽云十六州割让契丹,称呼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幽云十六州包括今天北京、河北、山西大部分土地,割地之外,石敬瑭还要每年进献布帛三十万匹,遇有节日及喜丧庆典,还要进献奇珍异宝。
从此以后,中原朝廷彻底失去了北方天然屏障,契丹军可长驱直入饮马黄河,铁蹄蹂躏锦绣江山,对中原百姓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奴役。
石敬瑭不惜割地称“儿皇帝”,无耻至极,无异于认贼作父,陷中原百姓于水火之中,罪行罄竹难书。
“卑辞厚礼,以事契丹”,摇尾乞怜,丑态百出,为世人所不齿。
其部下藩镇也有一些人耻于“臣于契丹”,大同节度使判官吴峦闭门自守,坚决不接受契丹人的摆布,应州指挥使郭崇威“奋身南归”。
天福六年(942年),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上表痛斥石敬瑭甘做傀儡,表示愿与契丹军决一死战。
石敬瑭竟发兵斩杀了安重荣,并把其头颅交给了契丹人。
石敬瑭晚年猜忌大臣,信任宦官,朝政荒疏,吏治败坏,民怨沸腾。
刘知远做了河东节度使,拥兵自重,石敬瑭既不敢得罪契丹人,又担忧刘知远做大做强。
不久抑郁成疾。
天福七年(942年)六月,做了七年傀儡皇帝的石敬瑭在屈辱中一命呜呼,时年五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