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学围棋的好处
我先说说学围棋的好处
技能篇
这里主要讲一些具体可以提高小朋友哪些思考的技能。
1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很多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印象,一名棋手下完棋后,可以将这盘棋从头到尾次序不错的重新还原出来,围棋术语称之为“复盘”。
当然初学围棋的小朋友是需要一些时间来培养这个技能的,随着水平的提高,小朋友不仅可以记住自己的对局,甚至也可以将看到的棋谱过目不忘,这当然是一个记忆力提升的证明。
根据记忆学范畴,记忆可以分为图像记忆与符号记忆,围棋当然属于图像记忆,棋手将对局时思考的内容在脑海中形成一张张图像,并将这些图像按照故事线的形式串联起来,并最终完成整盘棋的记忆。
当然要做到其实并不容易,棋手首先要将每一步棋在自己脑中贴上标签并生成图像,并将这些图像按照自己的逻辑线进行串联并最终组成完整的一盘棋。
听着很深奥,其实我们在对局中不论水平高低都是有自己的逻辑可循的,只是大部分时间这些逻辑都会杂乱无章或者不互相关联,随着小朋友棋力水平的提高,棋手会纠正自己杂乱无章的逻辑线,将其互相关联,并最终达到记忆提升的效果,这个记忆能力可以运用到围棋上,当然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2提高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
为了更好的在脑中生成图像并将之关联起来,小朋友在对局中的逻辑性要强,如果所下的每步棋都无法关联,职业棋手也是无法将对局记下来的。
一盘棋的步数很多,少则几十步,多则几百步,随着棋盘上越来越多的棋子,将之前所下棋子的逻辑线,和之后所要发展的逻辑线关联起来变得尤为重要。
这需要棋手拥有强大的逻辑管理能力,即需要思考因为形势的变化所产生的新的逻辑线,又要兼顾之前所下棋子逻辑线的初衷,并最终找到一个均衡的点,我想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的知己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形态下,逻辑能力当然至关重要,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并分析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如何在纷乱的选择面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这些都需要逻辑思考的能力。
3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其实这和之前的两个点也是有关联的,之所以孩子缺乏专注力,大部分情况是因为孩子的思维模式相互不关联,或者关联性不强,并不能将精神聚焦到具体的问题和事物上。
随着小朋友图像记忆力以及逻辑思考能力的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也将大幅提高,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关联性并进行思考。
曾经接触过的一些有多动症或狂躁症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基本上无法集中精神做任何事情,总感觉他们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但是却又杂乱无章,但是神奇的是,当这些孩子开始下围棋之后,在棋盘前,这些孩子变得非常的专注,他们聚精会神的思考每步棋,甚至“复盘”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问题,坐在棋盘前长达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而不乱跑更是家常便饭。
4换位思维的能力
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 其中的“知彼”,应该就是换位思考能力。
换位思考能力并不仅仅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更准确些,应该是站在对方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时间已经习惯了本位思维,也就是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在今天的社会是行不通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遇到问题时,本位思维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在围棋对局中,找到最好的下法其实并不仅仅是自己想下哪里,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思考对方想下哪里?对方的计划是什么等等,当然,如果我们的潜意识认为对方下的都是臭棋,这个问题当然就简单了,但是事实上我们知道并不是这样的,对方一定是想寻找最佳的下法从而获胜,其结果就是对方的每步下法都出乎我们意料,当然我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就完全不能实施了。
在对局中,我们一定要尽可能的为对手着想,只有努力找到了对方的好手,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制定自己的方案,也就是说,你为对方想的越多,你自己就会下的越好!
当然这是一个需要练习的过程,站在对方利益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不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可以在对局中甚至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带入。围棋当然不是唯一可以锻炼我们换位思维能力的工具,但是我认为一定是最好的工具之一。
素质篇
如果技能是看得见的,那么素质相对会虚一些看不见,但是同样重要。
1学会“尊重”对手与自己
在欧洲学围棋,开始对局的时候,老师总是会告诉学生要向对方说,“祝您有一盘好的对局”,对局结束后,要向对方说 “ 谢谢您的对局”。
道理很简单,对手下的越好,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双方绞尽脑汁下好每一步棋,无论结果如何,享受这盘棋的过程都是值得向对手表示感谢的。
尊重对手的真正意图是尊重自己,你只有理性的认可了你的对手,你才有可能更加理性的认可你自己。
学会“尊重”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其实这和换位思维很像,并不完全属于我们惯性的思维模式,养成“尊重”的过程,也是养成自我“自信心”的过程,往往“尊重”与“自信心”是成正比的, 善于“尊重”他人的人,一定是善于倾听和思考的,这样的素质在今天是难能可贵的。
2更好的看待“胜”与“负”
很多人会说围棋可以帮助锻炼我们面对“受挫”的能力,我认为并不完全对,面对“受挫”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只有“受挫”,孩子的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这个时候“胜”正好可以作为一个心理补偿,围棋的胜负是残酷的,但同时让孩子以游戏的形式早早的接触到这个概念是有意义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经历成功与失败,如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尤为重要,通过围棋锻炼这样的素质,成本是相对低的。如何从胜负这个结果中总结并最终有所收获则更加有意义了。
如何看待胜负其实就是对我们心智的一个锻炼,没有人喜欢“输”, 所有人都喜欢“赢“!
当我们”输“掉一盘棋后,如何乐观的思考并吸取失败的经验,并最终提高。当我们”赢“了之后,如何让自己冷静下来,更好的总结“赢”的原因与问题,为之后做更好的准备,或许过于理性了,但是拥有这样的思维模式还是很有用的。
3用“大局观“思考问题
围棋有一个很有趣的名词“大局观”,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从全局思考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围棋常说,棋如人生,在一盘棋的对局中,就像一个微观的人生,我们会面对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甚至很多问题我们在局部或者当下是无法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的,这个时候“大局观”就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面对问题,如何在局部与全局的视角进行切换,面对选择,如何在目的与手段之间进行切换,这些都需要“大局观”, “大局观”可以培养我们自己建立一个自己内心的“上帝视角”,通过这个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至于深陷在局限的思维中,更好的跳出或者直面问题本身。不知道”大局观“是不是围棋独有的名词,但这一定是围棋世界最经典的名词。
说了这么多围棋的好处,那么现在说说围棋的坏处。
围棋的坏处 : 没有!
好吧,一定会有人喷我的,但在我内心真的不认为围棋有什么绝对坏的一面。硬要说有,可能有些需要注意的。
1围棋太消耗时间
下一盘高质量的对局确实需要不少时间,这点没错,也是围棋入门的痛点之一,但是通过新的围棋普及方式,我们已经可以大大消减围棋对局所需要的时间(例如使用小棋盘,简化规则等),至少在最初入门的时候,用比较少的时间成本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另一面讲,做任何高质量的事情不都是需要花费时间么?
换个角度看,这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当今社会,浮躁盛行,一个动静分明的孩子难能可贵。
2下围棋会让我们过于谨慎。
这点也没错,因为换位思维所产生的习惯性,在思考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下意识的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导致我们有过于“慎重”的印象。
不过另外一面,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如果和这个对比,我更倾向“慎重”一些。当然,拥有“慎重”的思维模式,再加上一点冒险精神,或许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