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万山汞矿遗址(六批国保)
万山,中国汞都。坐落在湘黔两省的交界处,贵州省最东端的群山之颠。万山即是因山得名,这里沟壑纵横,万山耸立;这里山高谷幽,峰奇洞异。万山的大地构造,位于雪峰台隆背斜的西缘,地层属于海相沉积,从东到西,依次出露有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独特的地质构造及岩性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矿山资源,在寒武系中、下统的碳酸盐岩中,蕴藏着总计探明储量在三万四千吨以上的汞矿资源。这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万山鸟瞰(来源于网络)
据《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谈指出丹","夜郎出雄黄"。原来,万山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朱砂的开采与冶炼,并作为贡品运出。汉朝时期,万山的辰砂已是全国的知名品牌。宋代沅州通判朱辅著《溪蛮丛笑》记载:"辰锦砂最良,砂出万山之崖为最,伶佬以火攻取。"至今在万山仍有多处坑洞的遗迹中留下了远古时期爆火裂石的痕迹。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久远的采矿历史,世界上最原始和最先进的汞矿开采、冶炼的方式,世界上罕见的970多公里的地下采矿坑道,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朱砂,都集中地展现在这块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因此,万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汞矿产品生产基地,其汞矿资源和汞产品产量的规模列为中国之首,亚洲之冠,世界第三,故被誉为中国的"汞都"。
万山汞矿遗址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土坪村。万山素有中国"汞都"之称。在唐代时即以"光明丹砂"为皇室贡品。在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万山汞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尤其作为偿还前苏联债务的主要物资,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遗址包括仙人洞、黑硐子与云南梯、冷风硐、小硐、穿山硐遗址构成。
黑硐子与仙人洞同处于万山汞矿遗址西南1公里的一个山头,分列山的两侧,洞口均向东。黑硐子始于明代,遗址洞处高约70米,宽约90米,呈"葫芦"形,在绝壁上开凿有数十个洞口,数百米深,27条巷道,2--5层不等,洞内修凿有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等遗迹。历史上为了争夺矿源,湘、黔两地的封建霸头凭借权势纷纷云集于此,相互争夺采汞场,相互格斗残杀"打堡子",不断造成大规模流血事件,在黑硐子里就有著名的"万人坑", "万人坑"中的白骨至今犹在。该矿床经过500余年开采,矿源枯竭。
遗址远景(照片来源于网络)
仙人洞位于悬崖绝壁之上,分上中下三层,岔洞甚多,数千米坑道。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万山建"大万山苏葛长官司"后,随后建立了"大万山汞办局",继续从事朱砂的开采,此洞即为当时的采矿场。在绝壁上开凿有35个洞口,数百米深,15条巷道,2--4层不等,洞内残留有开采时修凿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等遗迹。解放后采场废止。
云南梯洞子始于元末明初,由一马姓的云南人雇岩丁在岩壁上凿出63级踏步而得名,位于解放街北800余米的大水溪悬崖绝壁之上。有洞口三个,主洞口高22米,宽28米,前有一弧形矿柱,形似象鼻子。在绝壁上开凿有21个洞口,数百米深,24条巷道,1--3层不等,洞内亦残留有数十根矿柱、隧道、刻槽、标记、巷道等遗迹。地表面积2.5平方公里,采掘面积约3.2万平方米。宣统年间,陈万顺在矿坑洞口筑墙建门,内修住房两栋。解放后,"佛堂"拆毁,采场废止。现遗址内存有石梯、竖井及矿道数条。矿洞内留存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独特的采矿、选矿及冶炼等系列传统生产工艺。遗址内有一埋尸的"万人坑",是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资源的又一罪证。
英、法汞矿矿洞遗址
万山汞矿遗址,始采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并设大万山汞办局,专管汞矿事务。仙人洞和黑洞子为当时两个较大且最早开采的贡矿开采场。开采面积达5500平方米。清光绪年间,巨商陈继山在遗址北出口的夹槽中建"佛堂",借此以控制汞场。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899-1900年),英法水银公司为争夺汞场挑起工人械斗,致使数以万计的工人死亡,遗址内有一埋尸的"万人坑"。1985年11月2日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6月26日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力争于2012年8月底前完成汞矿遗址专家评审,争取挤进《2012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 万山汞矿遗址是国内现存开采时间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汞矿重要遗址,是研究中国汞矿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相传秦、汉时就开始有人在万山采矿。唐、宋时万山已盛产朱砂、水银。万山朱砂历史上以比重大,色泽鲜红,半透明亮,宝石光泽为特点著称,在唐垂拱二年(686年)时,即以光明丹砂为贡品。万山汞矿储量和产量均居国内之首、亚洲之冠,列世界前茅,素有中国"汞都"之称。矿洞内留下了采矿工人数千年来开凿的石梯、隧道、刻槽、标记、矿柱、巷道等遗迹遗物,以及在采矿、选矿和冶炼中形成的一整套先进独特的工艺技术,是我国汞矿史的缩影。
2. 万山汞矿遗址独特的采矿、选矿和冶炼工艺,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水平。明初,由于手锤和铁条的大量出现,手锤采挖很快取代了原来的烧爆火窿且在万山普遍推广。清光绪中叶,英法水银公司在万山的出现,采用了机器凿孔、炸药爆破的作业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民国时期曾以手摇钻机探矿。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步实现了采掘、装运的机械化。选矿也经历了从手选到机选的发展过程。始于万山汞矿的机选,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成为国内汞矿业中最有代表性的先进工艺。冶炼业也同样经历了土法炼汞和新法炼汞的转变,体现了我国汞矿业科学技术的变迁。
3.万山汞矿遗址是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资源的又一罪证。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侵入万山,他们开设英法水银公司,并使用先进的机器,雇用童工,强买、强租、抢夺万山汞矿,从1898年至1908年短短十年中,英法帝国主义竟掠夺走水银700多吨。外国侵略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工人们的强烈反抗,英法水银公司故意挑起工人械斗,致使上万人死亡,黑硐子的"万人坑"就是埋藏这些死亡工人的地方。今天,万山汞矿遗址成为我们进行国史教育和万山汞矿遗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4.万山汞矿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在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万山汞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尤其为偿还前苏联债务的主要物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万山汞矿遗址是国内现存开采时间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汞矿重要遗址,是研究中国汞矿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独特的采矿、选矿和冶炼工艺,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水平。该遗址作为中国汞矿开采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