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景侯、赵烈侯、魏文侯,韩、赵、魏三国由此成为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至此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来临。而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仅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国,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今天要讲的韩国就是七雄之一,立国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亡于公元前230年,国祚173年,传11世11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韩国的历史。
韩国的先祖名叫韩万,春秋初期人,是西周古韩国后裔,因辅佐晋武公有功,被封到韩原,成为晋国大夫。韩万之后韩邑历经韩赇伯、韩定伯、韩子舆、韩献子、韩宣子、韩贞子、韩简子、韩庄子、韩康子、韩武子十位卿大夫治理,至公元前408年传至韩虔手中。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韩虔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赐侯爵,即韩景侯,韩国正式立国。韩景侯在位期间联合魏、赵两国攻打楚国,打到楚国桑丘而回。
公元前400年,韩景侯去世,在位3年,其子韩取继位,即韩烈侯。韩烈侯在位期间相国韩侠累与大臣严遂争权,公元前397年严遂花重金收买刺客聂政刺杀了韩侠累,致使韩国政治混乱,国力衰弱。
公元前387年,韩烈侯去世,在位13年,其子韩猷继位,即韩文侯。韩文侯在位期间与魏、赵两国结成同盟,不断对外扩张,攻打郑国夺取了阳城、攻打宋国俘虏了宋悼公、攻打齐国到桑丘(今山东济南),韩国由此强盛。
公元前377年,韩文侯去世,在位10年,其子韩屯蒙继位,即韩哀侯。韩哀侯在位期间与赵敬侯、魏武侯一起将晋靖公废为庶民,瓜分了其食邑,晋国彻底绝祀。同时韩哀侯还一举攻克了郑国都城新郑,灭亡了郑国,并迁都到原郑国首都新郑,国力迅速上升。
公元前374年,韩哀侯被韩严弑杀,在位3年,其子韩若山继位,即韩懿侯。韩懿侯在位期间,趁魏国内乱之际联合赵国伐魏,一直打到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因韩赵联军内部意见不合,韩懿侯退军,从此三晋离心离德。
公元前363年,韩懿侯去世,在位12年,其子韩武继位,即韩昭侯。韩昭侯是韩国最有作为的君主,在位期间任用申不害变法,加强君主集权统治,使韩国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
公元前333年,韩昭侯去世,在位30年,其子韩康继位,即韩宣惠王。商鞅变法在位期间正值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之际,为对抗秦国,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结成联盟,互尊对方国君为王,史称“五国相王”,之后五国联军合纵伐秦,可惜大败而归。后秦国为复仇而大举伐韩,韩国损失惨重,韩宣惠王不得不选择依附秦国,并配合秦军攻楚。
公元前312年,韩宣惠王去世,在位21年,其子韩仓继位,即韩襄王。韩襄王在位期间秦国采取蚕食策略,今日攻韩一城,明日夺韩一邑。秦武王还派大将甘茂攻破了韩国重镇宜阳,使韩国元气大伤。丢了宜阳后,韩国国土被一分为三,战略空间被挤压,相当于失去了封锁秦国的屏障,之后韩国只能长期依附秦国,直到灭亡。
公元前296年,韩襄王去世,在位15年,其子韩咎继位,即韩厘王。同年秦国趁韩国政局未稳之际,派大将白起大举伐韩,韩厘王便与魏国结盟,举全国兵力抵抗秦国,结果被白起全歼,史称伊阙之战。战后韩国精锐尽丧,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前273年,韩厘王去世,在位23年,其子韩然继位,即韩桓惠王。韩桓惠王在位期间韩国已经岌岌可危了,为了延缓秦国攻势,韩桓惠王派郑国入侵,劝说秦王大修水利,以此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秦国修成郑国渠后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使得原本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成天下粮仓,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公元前239年,韩桓惠王去世,在位33年,其子韩安继位,即末代韩王。韩王安在位期间韩国形势危如累卵,已处于灭亡边缘。
公元前231年,秦军大兵压境,韩王安割让南阳,得以苟延残喘。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衰大军再度攻韩,韩王安选择投降,立国173年的韩国宣告灭亡。
韩亡后秦国在韩国旧地设立颍川郡,将韩王安迁到陈县。
公元前226年,原韩国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平定新郑叛乱后为根除祸患,便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