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近要改名了,从India,改到Bharat。
先不管印度想把名字改成啥,我们来研究下古代中国,怎么称呼印度。
古代我们称呼印度的名字不少,比较代表性的有两个
一个是身毒,一个是天竺。除此之外还有个比较搞笑的名字,叫贤豆
这里面最让大家熟悉的是天竺,而最早的称呼是身毒。
中国古代对周边国家及少数民族取名向来不太客气,不爱用好词。尤其在唐朝之前,取的名字都不太雅。
比如叫日本叫倭奴国,叫柬埔寨为吉蔑,叫泰国为堕罗钵底
倭奴就是矮小的奴隶,两个字没一个好字。
蔑本身是微小而肮脏的意思
堕罗钵底则给人堕落到底的既视感。
现在台湾还不少出版物把柬埔寨叫做蔑
叫少数民族更是如此,像匈奴,鲜卑,乌孙。
奴,卑,孙,其实都不是什么好词,带有强烈的低人一等的味道。
只是后面随着交往的加深,对方在了解中文后,也会提出抗议,自己看着也刺眼,于是就慢慢选了些好字进行更改。
身毒是汉朝至唐朝我们对印度的主流称呼。
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 “(大夏)东南有身毒国。”,
那时对印度并没有直接往来,而是通过大夏人之口,知道其东南有身毒这么个地方。
大夏人肯定说的不是汉语,他们把印度叫hinduka,我们自然是对这个名字进行谐音处理,安上汉字。
对于这个道听途说的国家,一开始大概率不会选什么好词,就选了比较恶毒的名字,让人感觉印度那边,一身的毒。
更靠谱的解释是,当时大夏人形容那里天气炎热,瘴气十足。
我们于是产生毒暑酷热的想象,结合hinduka发音,所以叫身毒。反正是有毒之地,不太适合中原人生存。
当然,古代不像现在容易做到规范统一,在身毒的基础上,又有申毒﹑辛头﹑信度﹑身度各种叫法。但是可以看出,发音是相近的。
也都和印度现在的英文名,india,听着很像。
印度有条印度河,哺育了最早的印度文明(不是那条恒河),这条河当地的老百姓称其为Sindhu,于是后面接触印度地区的外来者,在Sindhu的基础上,来命名印度。
比如波斯人按波斯语发音叫它Hindu,希腊人按古希腊语发音叫它Indu,就像大夏人按自己的发音叫他hinduka。
最后英国人来了,按英语发音叫India,最终india成了印度在国际社会上的正式名字。
但是India只是一条河的称呼,更是外来民族尤其外来殖民者对印度的称呼,印度本土人对自己并不这么叫。
有人说印度在英国人来之前,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只是一个地理概念。
确实,但是就算是散装,也有一个,对该地区相对统一的叫法。就像欧洲很多国家,但是对欧洲这块地区,内部都统一叫欧罗巴Europa
那么古代印度地区的人们,一般叫自己Bharat。
Bharat是印度古代,一个相对强大的国家的名字,也是一个国王的名字。
都知道印度古代邦国林立,而这个Bharat国王,统一了很多小国,虽然没有统一全印度,但也把印度相对核心地区给统一了。
这就像秦朝统一的地区,比起我们今天的版图,要小的多,但是秦朝毕竟统一了中国的核心地区,所以我们还是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所以说印地语为主的印度人,常称自己是Bharat之国,或Bharat之子,有点像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Bharat与India,区别就是一个他称,一个自称。
包括在印度现在的宪法中,第一句话也是这么写的:印度,也就是婆罗多,是一个联邦国家。“India, that is Bharat, shall be a union of states.”
从这个角度,印度并不叫改名,本来它就有两个名,只是从强调他称,转变为强调自称,带有去殖民的味道。
我们再回到我国古代,对india的称呼,为啥从身毒,变成了天竺,又怎么变成了印度?
首先,身毒肯定不是个特别雅观的字眼,上不了台面。
随着后续和印度交往的加深,尤其佛教传播至中国,我们对印度接触越来越多,佛教徒也越来越多,印象也越来越好,肯定要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于是在唐初的时候,给印度换了个比较好听的名字,叫天竺。
竺这个字古代发音靠近du,和毒字发音差不多。由于身毒的毒字过于刺眼,必须给它替换下来,于是用了竺。
在身毒和天竺之间,实际有身竺这种短暂叫法,可以看作是两者之间的一种过渡。
由于佛法在中国的大肆传播,印度被想象成一个代表西天,美好的地方。梵文DHARM,是佛的意思,与竺这个字的发音又相近。
于是后面又把身换做为天,意为西天佛国的意思,又接近之前身毒的发音,做到了翻译上信雅达的统一。
那天竺为啥又改称为印度呢,这和唐三藏有关。
在当年,西天取经过后的唐三藏,绝对是当时最牛的印度通。印度方面的问题,具备最高权威性。
因为无论是身毒,还是天竺,都是经过几波二传手的发音,给找的近音词。
而唐三藏是长期india留学,和本地人多年交流,发现无论是身毒,还是天竺,发音都还不是很准确,于是取了个更接近原发音的译名,印度。
根据唐三藏编辑的《大唐西域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印度,从此作为我国对这块地区最标准的称呼,沿用至今。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印度改Bharat名成功,我们又该叫印度什么呢?
现有两种翻译,一种是婆罗多,一种是巴拉特。
就信达雅角度,婆罗多里面那个婆字,实在过于刺眼,歧义很多,用作国名实为不雅。巴拉特则显得端庄有余,而平平无奇。
不管叫啥,印度如果改名成功,势必造成一定的称呼混乱。
而且改名Bharat后,根据联合国首写字母排名准则,印度以后就要排到China前面了,估计这也是印度改名的一点小心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