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纵观历代王朝,彪炳史册的名臣大将数不胜数,功劳很大的更是位极人臣,呼风唤雨。然而身处权力漩涡,想要长保富贵、获得善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官位越高,越容易招来忌恨,再小心谨慎,也很难平安无事。所以春秋时期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乘船入海,一去不返;西汉张良辅佐汉高祖平定了天下,也是急流勇退。不过人各有志,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那些功勋盖世的名将处境尤其危险,一旦被皇帝猜忌,很可能就身首异处了,甚至灭族。当然也有一些人深通处世之道,悟性好,能够安享富贵。比如唐朝名将郭子仪,是其中佼佼者。而且郭子仪作为武将,非常长寿,活了85岁。
郭子仪出身官宦之家,早年以武举入仕从军,节节高升。唐玄宗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与叛军作战。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郭子仪功劳极大,率军收复河北、河东,又收复了长安和洛阳,被封为汾阳郡王。
后来吐蕃、回纥联兵入侵,已经年近七旬的郭子仪单枪匹马入敌阵,结果回纥将领一看郭子仪还健在,大吃一惊,在他的劝说下退兵了。唐德宗继位后,郭子仪被尊为“尚父”,担任太尉兼中书令,地位尊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郭子仪有再造大唐之功,德高望重,深受朝廷上下的敬重,在老百姓眼里,他更是神一般的存在,回纥、吐蕃等胡人也非常爱戴他。晚年的郭子仪洪福齐天,富贵不必多说,有八子七婿,五世同堂,儿子大都身居要职,娶的是公主,女儿嫁的都是显赫之家。
比起韩信,郭子仪的人生简直太完美了,安安稳稳地活到了85高龄。这在古代社会是比较少见的,放到现代也算长寿了。
郭子仪和他的家族如此显贵,要说没人忌恨是不可能的。那些笑脸相迎的同僚里,总有一些人背地里对郭家的权势咬牙切齿,或者在皇帝跟前讲郭子仪坏话。说的多了,皇帝也难免对郭家不放心。这是人之常情。
郭子仪身经百战,并不畏惧惊涛骇浪,但是汹涌的暗流更危险,他能够屹立不倒,当然有应对之策。为消除君王的猜忌、减少同僚的嫉妒,郭子仪又是怎么做的呢?
郭子仪这样聪明的人,当然懂得“持满戒盈”的道理。但是处事谨慎并不能摆脱潜在的危险。他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用“自污”的方式表明自己没有野心。这当然不是郭子仪的独创,古已有之。
好比西汉丞相萧何,当初淮南王黥布叛乱,刘邦亲自带兵平叛,又对萧何不太放心,几次派人回长安探听萧何在做什么。萧何正在尽力搞后勤,一个门客说,如果你想保全家族,消除皇上的疑忌,那就多买田产,不给现钱,自污名节,皇上就放心了。萧何照办,刘邦听说后果然很高兴。
古代士人君子很重视名节,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郭子仪何尝不是如此。但他为了家族安危,不得不自污,做一些违心的事。
比如,郭家非常富裕,而郭子仪原本是崇尚节俭的,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生活十分奢侈。珠宝堆满了库房,家中的奴仆数以千计,人人都吃好的,穿绫罗绸缎。郭子仪经常宴请宾客,摆满山珍海味和美酒,一次就要花费数十万钱。外人觉得郭家穷奢极欲,而这正是郭子仪想要的效果。
此外,郭子仪已经年过80,还照样纳妾,妻妾成群,如果家中来客人,郭子仪就让妻妾出来,站在身边作陪。唯独同僚卢杞来访,郭子仪却单独会客,不准家眷出来。原来卢杞相貌丑陋,郭子仪担心妻妾看见他的样子发笑,那就得罪人了。
郭子仪故意不约束部下的行为,只要部下不犯大事,就由着他们,从不责怪。比如郭子仪的儿子郭晞在邠州担任行营节度使期间,军纪不严,一些士兵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实际上和郭子仪故意纵容的态度有关。
而且郭子仪非常能忍气。宦官鱼朝恩非常恨他,派人挖了郭家的祖坟,郭子仪却像没事人一样,和鱼朝恩称兄道弟,极力搞好关系。因为郭子仪深知,不能得罪皇帝身边的亲信,不然他的家族就危险了。
可是郭子仪身边的幕僚看不下去了,提醒他应该注意德行,爱护名节。还劝他把姬妾打发走,给朝廷捐献钱财充作军费。郭子仪却说:“若如此,陛下一定会认为我在收买人心,图谋不轨。”
郭子仪看透了权力和危机,其“自污”的方式远远超过了萧何。皇帝下令,在长安为郭子仪建了一座“汾阳王府”,豪华气派,郭子仪却命令卫兵,王府大门永远不许关,谁都可以进来参观,于是老百姓也可以随意进王府看热闹。
一次,郭子仪的部下去他家里汇报工作,刚好撞见郭子仪亲自打水,供夫人和女儿洗漱。部下不敢相信,堂堂汾阳王在家里竟然干奴仆的活。消息传出,郭子仪成了长安街谈巷议的笑料。
郭子仪的儿孙们很生气,要求以后关好大门,不准闲杂人进入。郭子仪却不同意,告诉他们,敞开大门是为了表明自己家里没有任何秘密,让政敌找不到把柄,一切都是为了郭家平安。
郭子仪成功地把自己塑造成了市井庸人的形象,沉溺于声色犬马,窝窝囊囊,更没有野心。于是郭子仪一直活到了85岁,得以善终,子孙福泽绵长。著名学者黄朴民认为,郭子仪太聪明了,通过自污之术保全了身家性命,否则可能会被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