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是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陵。他出生于河南巩县,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杜甫的生平可以分为多个时期。在7岁的时候,他开始学习诗歌,并在15岁时就已经小有名气。在20岁以后,他的生活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漫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在这个时期,他过着浪漫的生活,漫游于吴越和齐赵一带。期间,他曾赴洛阳考进士但失败了。他在这一时期的诗作现存20余首,以《望岳》为代表。
第二个时期是长安时期,从天宝五载至十四载(746~755)。这一时期,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他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
在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经历了许多苦难。他曾被叛军俘虏,但很快设法逃脱。他在战乱中写下了许多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动荡的诗篇,如《三吏》、《三别》等。这些诗篇被誉为杜甫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在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回到长安后,被叛军所拘,授官左补阙。十二月,出逃凤翔,授官左补阙、史馆编撰。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自凤翔返回长安后,仍授左补阙。虽然被卷入党争,但杜甫并未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春望》、《哀江头》等诗篇,深刻反映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在代宗大历五载(770)冬天,杜甫病逝于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他的死讯传开后,举国哀悼。人们纷纷表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杜甫的生平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热爱。他的诗歌创作不仅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水平,也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历史变迁。因此,杜甫被后世誉为“诗圣”,他的诗歌被广泛传颂和传承。